董浩——试错中成长,探索后起航

发布者:孙浩睿发布时间:2020-08-24浏览次数:728

20届生科院基地班本科生

18年国家级创训主持

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伟德BETVlCTOR19462020届应用班毕业生。本科期间曾担任2016级心理委员、生科院学生会编辑部部长等职务。大二时入选中俄贝加尔湖科考团队前往俄罗斯贝加尔湖进行野外科考项目。本科期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拔尖沙龙一等奖、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并以第一主持人的身份主持一项国家级创训项目。毕业后将前往北京大学攻读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


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保持GPA4.5+的同时参加院辩论队并闯入新生杯八强、运营院学生会公众号、主持大创项目,董浩学长的经历丰富而精彩。大学以来,他一直在不断地尝试做没做过的事,不断地在尝试中发现自我。

 

董浩在校庆文化夜展台

大一时董浩曾散漫放纵过一段时间,从紧张的高中到自由的大学这一转换让他一时没有适应。大一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他开始反思,反思怎样度过本科的时光才不算虚度、反思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出于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董浩开始修读法学作为第二专业。几个学期尝试下来,他发现法律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适合自己,于是又重新专注于生物课程的学习。虽然最终选择了放弃二专,但他拓宽了视野,也加深了对自我的了解。

大二上,董浩开始加入课题组、感受真实的科研。一开始,他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方向、想去做什么方向,但他没有把时间浪费在迷茫和空想上,而是趁着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开展,将官网上的和生物相关的课题看了个遍,再主动联系了感兴趣的老师。

“没有足够多的尝试的话,认知会出现偏差。”董浩习惯先找出自己讨厌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再将这些选项一一排除,进而筛选出自己要做的事。排除之前,他会确保自己已经做出了努力、对于每一个选项有足够多的了解。“大学四年的容错率很高,勇敢尝试不会有严重的后果。足够多的尝试能帮助我明晰未来的方向,如果你们有了什么新思路、新途径,尽可能都试一试。”


解压方式——三五知己、一人彳亍

本科生想要兼顾课业和科研难免有压力,对于这些压力,他喜欢通过与人交流来缓解:“我喜欢跟别人聊一些形而上的东西。聊天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和别人交换意见和看法,你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想法。”他在北大做毕业设计期间连着几天实验结果都不令人满意,在负面情绪的包围下,他与室友们一股脑地聊了一个多小时天,顿时轻松不少。

董浩与一起直博到北大的朋友们

除此之外,董浩还有其他的解压方法。在南大鼓楼校区做实验期间,实验进程并不一直如预期般顺利,这时他通常会在新街口附近他最喜欢的那段路上走一走。大二大三两年,他把那段路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十次。路旁的梧桐树从夏天的葱郁到秋天的金黄,再到来年长出新绿,他也渐渐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创训——了解科研的有效途径

创训,指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交流等工作的项目。董浩认为,创训是本科生了解科研以及判断自己是否适合科研的绝佳途径。

董浩谈到自己初次接触创训并选择医学院课题的经历时,用了“阴差阳错”来形容。他在创训的网站上偶然看到了医学院的一位老师课题,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与老师见面聊了聊,没想到在那位老师的课题组一呆就是两年。正式进入实验室前,实验室里的师兄给他布置了写综述的任务。当时的他对该方向一无所知,也不知道如何撰写综述,但在师兄的指引下,他还是硬着头皮开始查文献、读文献、分析文献、批注文献。即使有比较好的英语基础,阅读全英文的文献对大二的他来说也并不轻松。但就这样一篇又一篇地读着,他也逐渐掌握了读文献的方法与技巧,整理的综述引用了90余篇文章。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之后,董浩的第一篇综述得到了打磨,他也对那个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董浩在创训实验室用microCT分析骨密度

大三时,董浩主持了一项国家级的创训,课题为《新型缓释型镁离子材料在骨关节炎中的应用》。过去,董浩心里有些抗拒动物实验,在麻醉小鼠时手甚至还会微微颤抖。但一复一日的练习之后,他可以利落地完成眼球取血等常规的实验操作、驾轻就熟地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从中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在与搭档分工、配合方面,他也有自己的心得。创训团队由他和另一位同学组成,二人各负责一个方向,工作量大致相同。他主要负责动物实验,他的搭档负责自己更擅长的生化实验,二人互相信任、互相配合,从而高效、愉快地完成项目。董浩在创训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具备了构建完整的实验框架的能力。从前期的实验准备到中期的动物实验、再到后期分子机制层面的探索,董浩已经有能力扎实地完成这几个重要的环节。

 

本科到研究生——自主探索

在董浩看来,本科课题与毕业设计课题的制作,在过程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本科时学长学姐会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所以我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对于整个课题的大框架可能不是特别熟悉,就算做出来结果很好,也感觉这些东西并不是完全属于我的。”

当董浩在北大的实验室里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时,所有的东西全都是自己负责:自己决定实验进度、自己安排实验流程。虽然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但在实验顺利时,他也会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他坦言,做毕业设计的几个月里实验可能做不出什么成果,但只要能初步打开这个课题、得到一些数据,自己就会非常开心。

 

董浩的毕设实验室

 

对生科院的印象

对董浩来说,在南大生科院度过的四年是非常重要而又精彩的四年。南大生科院为董浩提供了非常宽广的平台,使得他可以在这四年里很好地完成“承上启下”这一阶段应当完成的事情。而无论是科研素质的培养,还是人文素养的提升,南大生科院均满足了他本科阶段的全部需求并为其提供了无尽的可能。

在这四年里,董浩慢慢地开始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他认为这一过程与自己所身处的环境是分不开的。“我在生科院这四年的经历都让我开始对自己、对世界有了更好的了解,我可以在这样良性的环境中不断尝试从而找到我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而最最重要的是,南大生科院让我在这四年拥有了良师益友的陪伴,在这四年里我遇到了让我受益匪浅的老师,也拥有了能让我永远珍惜的朋友的陪伴,这点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董浩在生科院楼拍摄的毕业照

 

来自学长的寄语

其实作为过来人的建议有的时候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路总是要自己走出来的,你们也是要自己尝试之后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但要说的话,我还是希望你们可以在这四年里不断去探索、去尝试不同的可能,勇敢地去感受、去试错,不要畏惧,也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