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学子有话说 | 科研工作的那些事儿

发布者:孙浩睿发布时间:2020-09-21浏览次数:268

在南大生科院读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南大生科院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今天《生科学子有话说》带你走近生科院研究生们的科研生活,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吧? 

 

1、为什么加入所在课题组?

大三时来参加生科院的暑期开放日活动,在各个实验室参观、和师兄师姐交流,当时的知识水平还不足以理解各个组的研究课题,但是也能够对每个组的研究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选择了自己较感兴趣、想要从事的研究方向。除研究方向以外,个人比较关注实验室的学习、生活氛围,在参观交流以及接受李老师面试的过程中,大致了解到了李老师训练学生的风格、实验室开展课题的模式,比较契合我的期待,有幸李老师也同意了我加入课题组的申请,这是前期的选择。但个人认为,前期的了解很难做到充分,加入了理想的课题组固然幸运,但若与期待有所出入,也不要产生抗拒心理,能够迅速地调整心态和学习状态,多跟师兄师姐请教、交流,融入新的环境,才更重要。总的来说,1.以兴趣或理想为导向,选择研究方向;2.明确自己的关注点,听取前人经验;3.适应、融入、参与,比选择更重要。

在这里,也欢迎对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领域感兴趣的各位来到李老师的课题组,加入我们的大家庭。

——韩祎巍

在我大学的时候就已经了解过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3M实验室,对实验室关于miRNA和疾病相关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大三参加夏令营的时候有幸进入到3M实验室进行参观和学习,我发现实验室学习科研氛围浓厚而且老师同学间的相处氛围十分轻松友善,这些更加坚定了我要加入3M实验室学习的决心。

——胡秀婷

我自己对免疫学比较感兴趣,在导师见面会上了解到侯老师课题组,感觉侯老师人很和蔼,并且对科学问题的阐述很有趣;感觉课题组的氛围很和谐,当科研中遇到问题时,导师和实验室小伙伴可以及时的给予帮助;同时课题组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可以自由的开展自己的课题。

——李丹

对于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比较感兴趣,也喜欢这种培养模式,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这是一个生物化学原理知识识别和催化的过程。记得当年新生见面会上,我的导师说,“今年要招的学生不多,但是都会培养好”,我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石榴

也是跟本科阶段的学习经历有关系吧,本科时学习了植物生理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希望在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继续应用,也就选择了同是将植物作为主要研究材料的植物学,又对植物的营养分配、营养稳态与逆境胁迫方向比较感兴趣,因此就加入了现在的课题组。

——颜晓艺

在本科实习期间,撞到了很好的机遇,得以接触生物小分子的研究领域,让自己找到了又一项喜爱的事情。毕设的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现属课题组的帮助,在顺利升学后,依旧选择了这样的学习环境。

——郑益丽

 

2、能提供一些发表论文的经验吗?

关于发表论文,自觉惭愧,仅谈一些个人心得,我认为大家在学习时不要把发表论文作为直接目的,尤其是新同学初进实验室,先踏踏实实参与师兄师姐的课题,这是很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当机器人,要自主地去观察、学习、思考,学习前辈提出新课题的思路、设计每个实验包括解决实验问题的逻辑、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到最后论文撰写、投稿的过程。除了参与实验以外,更重要地是思考整个课题从提出、开展,直到投稿的整个思路和方法,取之以渔。同时,要大量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前沿期刊,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和知识储备,训练自己学会从文献表面的数据而思考作者开展课题的思路。两者结合,融会贯通,自然水到渠成。在这个学习、积累的过程中,也许有的人进度快一些,有的人则稍慢一些,很惭愧,我属于后者,但所幸终有收获。在此要感谢李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把我的感受分享给大家,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基本功要打好,后面才能事半功倍。

——韩祎巍

我觉得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不能等到实验做完了再来着手整理相关文献和写文章,一定要提前做好积累并多练习写作。同时多和导师沟通讨论也十分必要。

——胡秀婷

我自己发表论文的经验其实也不是很丰富,发表学术论文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前期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分析,并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行积累,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向,选择对应的期刊。

——李丹

还是科研小白,谈不上经验,只是会尽力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比如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在发现实验问题后便于分析解决,定期梳理实验进展,及时调整科研思路。

——石榴

论文的关键在于课题新意与文章逻辑,再就是工作量了。适宜的期刊更有利于论文的发表,当然要严格符合其投稿要求,及时回复邮件是很必要的。

——郑益丽

 

3、面对科研压力时,是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的呢?

刚刚也提到,李老师对我们的教育理念偏向鼓励型,管理也比较宽松,不会给我们施加太大的压力,但每个学期会让我们汇报新的方案及最近的工作进度,以了解我们的状态,所以自己会产生一些压力。一年级时因为压力太大反而会不自觉浮躁,每读一篇新文献就抱着想出一个方案的想法,看则干劲十足,反而不能静心细读文献,事倍功半,只会徒增焦虑。后来在李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换个心态,如前面提到,不以方案、文章为直接目的,带着了解专业背景、学习新的知识或者实验设计的目的去精读、细读专业文献,以及到后期开展自己的课题时,开始关注数据分析、文章撰写等内容,把发表一篇文章的大任务明确为具体的小目标,落实到每一篇新文献的学习中,一来思路清晰、读文即有收获,每日都有进步,二来期待值容易得到满足,自信值也会慢慢提升。坚持下来,专业能力和心态都自然会向好发展。长话短说,1.大家要有自己的释压方式,及时舒缓心情;2.多和老师同学交流,除了排解情绪,会学习到很多别人的宝贵经验;3.大目标拆分为小任务,降低难度,提升自信;4.坚持、坚持!

——韩祎巍

科研压力其实是一直存在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嘛。正常程度的压力反而可以促进更好的进步。但是偶尔也有压力特别大的时候,这时候我觉得可以去进行适当地放松和调节,比如说做点别的事情转移下注意力呀,或者跟别人多倾诉啊,都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在做科研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挫折,我觉得不要太放在心上,只要耐下性子努力尝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胡秀婷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每个人都会产生压力,我会把问题拆分成多个小目标,分步解决;若是面对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我会找导师讨论。导师会及时的给予指导,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压力造成的影响。其次,我也会选择跟好朋友去看看电影或吃顿饭,让自己转换一下心情;或者让自己多休息,让身体进行自我调整。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面对科研压力时的调节途径,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

——李丹

实验不顺是常态,逃避可耻却有用。在科研压力大的时候,多给自己的兴趣爱好一些时间,做一些户外运动,约上三两好友一起去唱歌,调整好心情后再出发,加速度就由负转正了。

——石榴

研究生阶段总会面临一定的科研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会先思考,力求想明白当前困扰我的是什么,然后对它进行分解,转化为一个个的小问题去解决,每当克服一个困难,内心也会有成就感,更加相信自己,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压力化为动力。同时适当转移注意力,看看电影、和好朋友一起逛街聊天等,在这放松的过程中也会缓解焦虑和压力。

——颜晓艺

实验进展不顺利,要早早地请教师兄师姐,不要闷头强做。整理东西对我来说,是件很解压的事情,归置、舍弃,有时会有意外之喜,比如许久未寻到的物件会突然出现;偶尔约见好友,聚聚餐、吐吐槽;还有就是需要独处的时间。

——郑益丽

 

4、对同学们有什么建议/寄语吗?

自认为本人还一直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没有资格给大家什么建议,仅仅是三年以来的一些个人感受,借上面的几个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二。愿大家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每段时间回首时能少些遗憾,多些收获,共勉。

——韩祎巍

首先希望大家科研顺利。同时祝愿大家可以在做科研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己兴趣所在,并实现自己价值。

——胡秀婷

希望同学们可以快乐的享受在南大伟德BETVlCTOR1946的时光,在科研方面可以和导师多沟通交流,和他人多合作;希望大家的科研项目进展顺利,硕果累累。

——李丹

很多事情在你开始做的时候,最困难的那部分就已经完成了。不用纠结是否是在走弯路,也不必忧虑未来,因为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的你,就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大胆地去尝试吧,保持继续前进的勇气,做你认为对的事情,成为最想成为的人。

——石榴

珍惜时间并合理安排科研、学习、学生工作等事务,既要挖掘培养专业兴趣,提升学术科研能力,也要主动探索和尝试,不断锤炼意志品质,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困难和挑战,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这也是我想对自己说的。

——颜晓艺

事情的尽早完成,留给自身的时间更充足,选择的余地也更多。最后祝大家科研顺利,学业、爱情顺其自然!

——郑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