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鑫——向阳而生,生命自有其诗意

发布者:孙浩睿发布时间:2020-12-31浏览次数:365

陈亚鑫

伟德BETVlCTOR19462017级拔尖班本科生

国家级重点大创项目第一负责人 

发表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论文一篇;

参与植物逆境相关的NAC蛋白家族的研究,文章在投;

所在团队连续两年获得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金牌

曾任校团委办公室主任,校学生会综合事务部执行部长,院学生会副主席,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

曾主持校级重点社会实践项目

保研至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硕博连读五年制

 

第一次看到陈亚鑫的简历,从字里行间就可以感受到他的随和幽默。两次参加iGEM竞赛并获得金牌,丰富的科研经历与学生工作经历已然打造出一位如同镶着金边的大佬。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不仅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陈亚鑫令人赞叹的简历背后的心路历程,而且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他的魅力——一名积极向上的乐天派,一位热情洋溢的生科人。向阳而生,生命自有其诗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陈亚鑫的大学生活吧。


植物之缘

在药理学、病理学热门化的大背景下,陈亚鑫钟情于植物方向,与花草为友。他与植物学之缘始于初高中生物竞赛的学习过程,那时他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大学生物各门课程的内容。他发觉相对于小动物,自己对花花草草更感兴趣。而如今,他对植物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存环境条件下,植物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都要比动物强,植物研究如果能有一些突破,并能把它应用到动物、人类研究中,那它肯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为了更好地积累植物研究的理论知识,陈亚鑫在课程选择上有的放矢。但他坦言,院系里选择植物方向的同学很少,有时甚至出现“一人一班”的现象。也正因此,他选择了许多本硕合班课来深化学习内容。这些本硕合班课给陈亚鑫留下的最深刻感受是文献阅读能力与研究生差距很大,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不仅读得快,而且抓重点抓得很准”。这使得陈亚鑫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尽管植物课程学习之旅并不一帆风顺,但陈亚鑫把所有选择都交给兴趣,因为兴趣是他最根本的动力。他现已保研至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即将进行为期五年的硕博连读,继续专攻植物学。谈到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他说最好的选择必然是当一名科研工作者,继续在植物学方面进行研究,其次,他也希望可以成为一名老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到植物的魅力。

 

实验室合影

 

科研之路

相较于在课堂上坐下学习,陈亚鑫更享受在实验室里“动起来的感觉”。他说,生科实验可以看到结果变化,如植物生长、小鼠长大,这些都是让自己对生科实验着迷的原因。

从科研小白到积累大量科研经验,拥有个人项目并发表文章,陈亚鑫认为自己的进步离不开孙博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指导他的师姐除了在知识与操作方面进行指导,也在他实验结果不理想时鼓励他。师兄师姐的恒心也使陈亚鑫在面对失败时从未怀疑自己的能力,“分析问题出在哪就好”。并且,陈亚鑫认为在实验室里的进步主要来源于失败。没有人一直取得理想实验结果,成果基本上都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去推导出来。根据这一感受,他总结出自己实验记录的方法:用黑色笔记正常的实验记录,红色笔记犯过的大错;长期积累后,最终可以发现很多实验操作都有模式可循,不会再犯基础性的错误,成功率自然也提高了。

谈到做科研与上课的区别,陈亚鑫认为做科研和上课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上课是一种拓展式学习,范围宽泛;实验室却更需要目的性强的学习,要求对某项技术、某个知识点精通。同时,对于何时开始科研、着手何种工作,他也给出了建议:大一课程繁重且基础知识储备较少,并不适合进实验室;大二是进入实验室学习的契机,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熟悉基础实验操作,其次可以尝试从实验室领域出发了解更深层的知识,再者要尽可能参与师兄师姐的项目,感受科研的过程和氛围;大三时可以尝试自己负责简单项目,此时则会感受到自己负责研究一个项目和作为参与者参与其他项目大不相同。

陈亚鑫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和已经发表或投稿的文章多与植物耐干旱转录因子相关。他现已发表一篇题为SbWRKY30 Enhances the Drought Tolerance of Plants and Regulates a Drought Stress-responsive Gene, SbRD19, in Sorghum的学术论文,主要研究的是与植物耐干旱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WRKY的一个成员SbWRKY30的功能和作用。此外,他还有关于植物耐干旱转录因子家族NAC的一个成员SbNAC2的研究文章在投,以及正在进行关于植物耐干旱转录因子家族NAC的另一个成员SbNAC9的研究项目,后者他预计会在毕业前完成。另外他的大创研究项目也将于今年十二月结项,其主要内容关于高粱籽粒品质性状的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功能研究。 


iGEM之旅

相比于他人,陈亚鑫参加过两届iGEM的经历略显不同。谈起两次参加的原因,他说主要是想通过自己的留任给予新加入的同学一些帮助,把iGEM团队的精神传承下去,其次则是希望充实自己的大四生活,“在学习和科研上多一点时间”。在两次竞赛中陈亚鑫分别担任HP和实验组的组长,他深刻体会到这两个身份的不同:实验组的成果是整个项目的核心,而HP组则是对这一核心进行包装,让其更具有现实意义。组长则需在工作中承担责任,协调组与组之间的任务分配。


IGEM现场

今年的疫情给iGEM的队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实验时间的极大缩短导致实验进度受到影响,并且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地活动也使得HP调研受到影响。但即使出现种种不便和问题,陈亚鑫和他的队员通过共同努力,最后夺得了金牌。回忆起这段时光,陈亚鑫笑说习惯了追赶ddl,和队员们一边工作一边用放动画片来苦中作乐的经历倒也别具一格。


工作与生活

当被问及对待学生工作的态度时,陈亚鑫认为学生工作是一个学习技能的好机会,而且这些技能往往能在某些时机带来意外之喜。比如在办公室相关工作中,他掌握了报销流程,这使得他在后来iGEM团队报销工作中得心应手。闲暇时间,陈亚鑫和许多男生一样,喜欢游戏、篮球。他说自己兴趣广泛,在紧张的工作学习后,该休息就好好休息,不会再想其他的东西。

有趣的是,陈亚鑫有过许多打工的经验,大一暑假参与销售工作,餐厅服务员、图书管理员等都是他曾经体验过的工作。在一段段打工经历中,他越来越深切体会到没有哪个人是容易的。他说:“打工让我知道真实的社会是什么样,有时间去试一试没什么不好的。”

 

校会办公室合影

 

采访最后,陈亚鑫学长给生科的学弟学妹们留下了这样的寄语:跟着兴趣走,做最优秀的自己。生命科学是最贴近生活的一门科学,我们没有必要把生科和其他学科比较。自己喜欢就去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多挣几千块钱重要。生命科学需要我们真正参与进去,参与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