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特辑 | 带你了解大创项目方方面面!

发布者:孙浩睿发布时间:2021-09-30浏览次数:1474

2022年大创项目申请已经开始啦

联系导师、选择课题、组建团队

关于这些问题你是否一头雾水

下面我们来帮你解答疑惑!

 

大创项目的具体介绍可以参见创新训练计划网址:http://desktop.nju.edu.cn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申报流程的时间线:

项目申报:20219100时—101624

预立项答辩:202111月中下旬

中期考核:2022年春季

结项答辩:一年期项目于202212月,两年期项目于202312


经验分享

Q1. 你是怎样跟导师联系的?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进入实验室以后和老师/师兄师姐怎么沟通?

我是通过选修课认识的大创老师,想找到适合的导师方法挺多的,比如说选一些相关方向的课,关注一下老师的实验室网页,听听别人的推荐等。进入实验室之后可能和导师联系的次数不会很多,更多的是和学长学姐的交流,一般遇到的实验上的问题都可以向师兄师姐请教,他们还是很乐意为你解答的。

——边毅菲

 

我大一时对神经生物学感兴趣,刚好朱景宁老师开《生命科学热点导论》课程,彼此了解了一些。之后在大创网站看到朱老师发布了大创项目,便尝试鼓起勇气和老师沟通,接着进入课题组开始大创。过程中也曾经有对其他课题组感兴趣,但是在约了老师线下谈过后,觉得方向不合适,便放弃了。我个人认为选择导师时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了解课题组工作,如果感兴趣就发邮件面谈。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人都很好,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就好,除了给师兄师姐带来了很多麻烦外,感觉相处的还是非常融洽的。

——马天宇

 

我们的项目是小组成员自己提出问题之后,再与学院相应研究方向的导师进行联系的。关于如何选择自己合适的导师,我认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问题取决于你是否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课题,生科院的老师都很支持大家进行科研训练,只要你热爱这个项目,那你的导师一定会给予你足够的支持。进入实验室后,需要做的是适时积极地向自己的师兄师姐请教问题,适时是指你需要考虑到他们也有自己的科研项目,所以你在提问交流时要注意时间控制;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企图让你的师兄师姐帮你做项目,因为这个项目本身就是你的,只有你全程参与了才会得到应有的训练和提升。

——税昆明

 

有心仪的导师可以直接发邮件联系,表明意图同时简单介绍一下个人基本信息和兴趣方向,方便老师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再进一步进行深入沟通。寻找导师可以从生科院官网入手去了解每个老师的研究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在进入实验室前期主要多听多学多看,遵守好各项规则,遇到问题或不懂的地方及时与带教的老师/师兄师姐沟通学习。

——张逸譞


Q2. 实验开展过程如果遇到了困难应该怎样克服?

这个就需要先和师兄师姐讨论,因为我们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有可能师兄师姐也遇到过,可以先按照师兄师姐建议来修改,如果还没解决的话,可以尝试自己找找文献,查查资料,准备充分后和老师约个时间,充分讨论一下。

——马天宇


首先需要给大家提前说明的是,绝大多数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特别是在实验当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一般包含两种,一种是实验器材方面,这种就需要你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灵活的安排自己的项目经费进行添置;而另一种就是实验结果方面,如果说实验结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或者说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果,那么你可能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实验的设计和细节处理是否是真的没问题?这包含实验操作和实验试剂等方面;第二就是你可能需要怀疑一下你的预期结果是不是一定正确,或许截然相反的结果预示着一个新的发现。总之,在实验开展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要多动脑、多沟通。

——税昆明

 

实验开展中遇到问题很正常,我觉得首先是要分析问题的性质,是原理上的错误还是单纯结果不理想。如果是在原理上就有问题,那就需要好好再梳理一遍整个实验设计;如果仅仅是实验能力欠缺,就只能重复实验啦,这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觉得是重复性的工作就失去耐心,只有认真对待实验,才能有好的结果。

——边毅菲

 

Q3. 我们知道,大创项目评级有校级和国家级,请问该如何提升项目质量呢?

也许大部分同学和我一样,做大创项目是第一次真正进入实验室,选题、关键实验设计等等比较硬核的项目框架大多还是根据师兄师姐的安排。因此,一年中的收获多寡在于枝叶细节处。冷暖自知,基于自己的预期,投入相应的精力。我最初并没有很强的目的性,想体验实验室生活,为进入课题组做准备。所以脸皮比较厚,大二课业重,每周也有固定的时间段去实验室报道。虽然一开始只是干些杂活,但眼观六路也可以观摩到不少实验操作,主动问一问都不会被拒绝。如果想精进学识,还是得从读文献开始奠基,尤其在准备立项时。哪怕一篇综述也可以先向基础学科论坛投稿,积累基本的流程体验。即便最终实验结论并不尽如人意,我也认为这是一年高质量的研习。

——马杉池

 

大创项目的质量与各个阶段团队成员的参与度密切相关。首先,在项目的初期,多阅读相关的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定期地与课题组的老师或者师兄师姐进行一些项目相关的讨论,如果可以在课题组的组会上分享一些自己读过的文献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在这个阶段尽量要求自己不仅要对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非常了解,而且要对于项目的开展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哪怕后续不一定可以得到实施),这一点对于负责准备答辩的同学而言尤其重要。在实验阶段,遇到实验失败的情况是很常见的,面对实验失败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地查阅文献并进行团队内部的沟通以及与老师沟通,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这个阶段需要有一些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有可能多次修改实验方案,做了很多实验都得不到理想的结果。最后想对大家说的是,其实相比于项目的质量,自己在其中的收获和成长也是很有意义的,即使做了很多实验依然得不到理想结果,这个过程已经可以让大家对于科研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齐冠曈

 

首先在立项之前可以多查阅一些文献,然后和指导老师多交流,去完善预期的实验方案。后续实验过程中也要多和指导的师兄师姐或者老师进行交流,有问题的地方要及时改进。另外我们会定期参加实验室的文献分享会,去了解相关领域最新研究,可能会对自己的实验有所启发。最后还是要多去实验室学习一些具体的技术,技术熟练了才能得到好的实验结果。这些结果在项目答辩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展示,也会给评委老师留下好印象。

——赵嫣然

 

Q4. 在大创这段经历中,你得到了哪些锻炼?

通过两个大创项目的开展,我觉得一方面自己的实验技能肯定得到了提升,接触到了很多以后在真正开展研究工作的时候需要用到的实验;第二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内容,比如在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期大相径庭时,你应做的不是否定,而是去做更多的文献调研并且和自己的导师讨论,这一点即使是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后一个方面也锻炼了自己沟通协作的能力,因为大创项目往往都是几个成员一起合作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进行灵活的分工和合作,所以沟通协作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税昆明

 

一方面对于科研生活有了切实的体会,学到了很多实验技能和小技巧,也会锻炼到关于课题设计、开展等多方面的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大创也是一个尝试的机会,可以加深对兴趣方向的了解和坚定,也可以作为一个低成本的试错机会去进一步寻找自己适合的方向。

——张逸譞

 

我觉得锻炼有很多方面,比如说最初立项的时候需要填报很多材料,进行立项答辩,之后还有经费报销,这些都是技能上的锻炼;为了了解项目推进项目需要不断阅读文献,这些是思维上的锻炼;当然最少不了的是做实验,做不同的实验,重复同样的实验,这些是操作能力和心态上的锻炼。

——边毅菲

 

因为我们有一个比较严厉而且高效的组长,因此在申报项目阶段,当时还是菜鸟的我被push的非常狠,很快就学会了查文献、总结材料、写综述,进步还是很明显的。之后的实验部分,在师兄和师姐的带领下也很快学会了一些必需的实验技能。总体感觉学会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

——马天宇

 

Q5. 有没有什么建议想要给即将参加大创/进入实验室的学弟学妹们?

希望大家可以抓住大创的机会,利用好学院鼓励本科生进实验室这一良好平台,在实践中获得更深刻的体会,勇敢的进行科研的一个小小的尝试。同时作为本科生的我们肯定会遇到/创造出很多问题,要把每一次困难当成学习成长的机会,不畏难的学着去解决,不断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张逸譞

 

大创是一个接触科研的很好的机会,整个项目由你和组员全部负责,不再是师兄师姐的打工人,但是同样在其中遇到的问题也都需要自己承担并处理,在这个过程中会对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逐渐发现自己到底喜不喜欢科研。当然如果想有比较好的结果肯定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的,尽量开始了就坚持下来不要放弃。

——边毅菲

 

我个人觉得在参加之前首先需要认真了解自己想要做的方向,可以直接约感兴趣的老师进行面谈,如果兴趣不是很大的话,不要不好意思,大胆换方向。此外,在做实验过程中,可以多看看同实验室师兄师姐的操作,不同实验室对不同实验的做法往往都有一些自己独到的小技巧,这些小技巧虽小,但如果掌握的话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有一些甚至会让人惊呼:“原来还能这么操作!”。最后,如果心动的话不要犹豫,大创往往不需要一个精彩的结果,有一个足够充实的过程应该就够了。

——马天宇

 

首先是心态方面,一定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如果科研都是一帆风顺的,那它可能也就没有那么的迷人了;其次是不要做机械的学习者,多问问师兄师姐和老师,每个操作或者处理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以及这样为什么是合理的,只有经过这样的训练,自己的科研思维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训练提升;最后是一定要不羞于提问,提出问题是一种自我查漏,更是一种能力,多问老师问题(除了那些自己本来学过但是忘了的问题)一方面能够完善你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老师在给你解答的过程中往往会展示出自己的思路,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学到那些真正已经做科研的人的思维方式,这是非常有用的。

——税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