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群/邵珠卿团队受邀发表综述“植物NLR免疫受体及其下游信号组分的演化”

来源:伟德BETVlCTOR1946发布时间:2023-05-05浏览次数:10

  自10亿年前在地球上出现以来,绿色植物为了应对环境中复杂多变的病原形成了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植物抗病基因其中,NLR(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核苷酸结合位点受体)基因植物中最大的抗病基因家族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NLR基因的克隆、NLR蛋白晶体结构的解析以及植物基因组的高通量测序,NLR基因的鉴定与分类、起源与演化以及NLR下游信号传导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期伟德BETVlCTOR1946陈建群/邵珠卿团队受邀植物NLR免疫受体及其下游信号传导组分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全面总结。 

  首先,文章详尽地回顾了过去近30年来NLR基因的发现、命名和分类,在大量的NLR基因被清晰地分为CNLTNL两大类的基础上,该团队通过系统演化分析首次揭示了NLR的第三大亚类——RNL的存在(Shao et al., 2016, 170(4): 2095-2109),其功能与CNLTNL完全不同CNLTNL主要负责病原识别,而RNL主要负责CNLTNL下游免疫信号的传导。RNL功能亚类的发现极大促进了后对NLR抗病信号传导和免疫激活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其次,围绕植物抗病基因的起源和演化,该团队首次在绿藻中发现了完整的NLR基因,明确了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大约10亿年绿色植物共同祖先Shao et al., 2019, 24(1):9-12),并提出NLR基因生态适应性演化假说科学地回答了生态适应导致的植物与病原接触的减少,降低了对植物免疫系统的选择压力,进而导致了NLR抗病基因的数量减少(图1)(Liu et al., 2021, 14(12): 2015-2031)。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和讨论了NLR受体和信号传导组分之间的协同演化,揭示了两者在功能上的依赖性导致了演化上相关性提出了NLR抗病基因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图1 NLR受体和信号组分在植物生态适应下的协同演化示意图

  该综述于2023423以“The evolution of plant NLR immune receptors and downstream signal components”为题发表在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期刊上,(文章下载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gyzP4tPF3tzRU)。

  伟德BETVlCTOR1946陈建群教授和邵珠卿副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后刘洋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艳梅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的资助。